如果一位銷售兒童教材的業務員告訴你,他打算把產品賣給社區裡面每一戶家庭、每一個人,你一定會覺得可笑。有基本行銷概念的人都知道,瞄準特定的目標市場和客戶群,才能產生行銷的力道和銷售的成效。

另一方面,大部分企業高層也會告訴你,他們的公司有清楚的客戶策略,會鎖定高營收、高毛利的客戶來追求獲利。他們很清楚目標客戶該是什麼模樣。

人人都懂的簡單道理,卻經常在業務範圍擴張、組織規模變大的過程中被遺忘。「篩選客戶」在許多銷售組合較複雜的公司﹙產品項目多、工業客戶為主﹚,恐怕只是一句口號。

有一次我從系統調出一家上市公司過去三年銷售紀錄,沒有意外地發現許多80/20法則:八成營收來自二成客戶、八成獲利來自二成產品等。其中更有數量龐大的客戶,在三年內的交易次數不超過五筆。

在需要細部分工、多部門支援的銷售組織,服務一家交易規模小的客戶通常是無利可圖。而在資料庫中發現數量龐大的小客戶,很可能代表業務團隊欠缺篩選客戶的能力。因為業務人員在花了許多時間接觸新客戶,卻無法取得預期的大訂單,總是會催眠自己和主管:這是「深具潛力」的客戶。

隨之而來的是,業務助理建立新的客戶檔案,運籌部門製作新的出貨指示,品管部門增加新的檢驗標準。在一家客戶投入這麼多無形的成本只產生極少的營收,卻少有人會站出來誠實地說出,這不是我們要的客戶。

於是愈無法分辨﹙並拒絕﹚不要的客戶,就耗損了愈多業務及支援部門的資源,當然也分散了原本對重點客戶應有的關注。失焦的策略形同沒有策略。

客戶數量龐大真的是這麼罪大惡極的事嗎?如果你賣的是可樂,強調世界上有幾萬人喝過你的產品,的確是很酷的事情。

但如果你的工業產品需要客製化的流程,昂貴的軟硬體是為了VIP客戶而投資,客戶數量龐大且逐年增加算不算好消息,業務主管最好回到原點思考。

我們都知道賣兒童教材的業務員會怎麼做,不是嗎?

(作者吳育宏是「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BDO)」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,經濟日報業務最前線專欄。)

【延伸閱讀1】安排大陣仗去機場「搶訂單」,卻見郭台銘和客戶一起走出來...想當業績王:見客戶前,先問自己5問題

【延伸閱讀2】淺談"銷售預測(sales forecast)"

【延伸閱讀3】「超業」與「一般業務」的想法有何不同?

大是文化出版社《B2B聖經》吳育宏.jpg

arrow
arrow

    吳育宏的銷售智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