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客戶在做採購決策時,心中都有一座天秤。天秤的一端是付出的「成本」,包括首次購入的價格,新產品的安裝與教育訓練,以及維持運作需要的費用等。客戶很容易用客觀的數據,來量化採購的成本。
在天秤的另一端,則是購買產品可以帶來的「效益」。與成本相較之下,效益是較為主觀、不容易量化的部分,也是業務人員應該多所琢磨之處。
當產品所呈現的「效益」和客戶付出的「成本」相等,天秤不會向任何一端傾斜,客戶也沒有足夠的動機去購買產品。此時採用人情攻勢、銷售話術都會造成反效果,反而讓天秤往「拒絕」的方向傾斜。
業務人員的任務就是要在天秤的「效益」端,不斷加上具有說服力的籌碼,讓它總合的重量大於「成本」端,才會傾斜至「購買」的方向。
「正面表列」的效益包含產品本身發揮的功能,以及連帶產生的附加價值。例如採購了一台高效率的生產設備,除了可以讓直接投入的製程受惠,其附加價值更可以追溯到整個工廠生產力的增加,進而是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。
然而在資訊發達的今日,各種產品和供應商在市場上過度飽和,正面表列的效益要打動客戶越來越困難。告訴對方「少了我的產品會有什麼後果」,往往更具說服力,意即用「負面表列」的方式來突顯自己的競爭優勢。
強調客戶可能遭致的風險,是最強有力的負面表列題材,因為它讓客戶產生危機感,卻又難用客觀的標準去衡量,業務人員因而容易取得主導權。
有一次我負責的專案團隊要爭取一家EMS廠的代工訂單。雖然我們的技術能力受到客戶的肯定,但是高出競爭對手一倍的報價,使得採購單位遲遲不肯決定供應商,如同靜止的天秤。
在正面表列的效益盡出之後,負面表列的策略成了決勝的關鍵。我們整理了一個EMS廠研發失敗的案例,起因於一家低價零件供應商的設計錯誤。當風險的層級被拉高,採購人員關注的不再是計算機上的數字,而是數億元研發專案的成敗,甚至是自己工作飯碗的確保與否,天秤很快的就向我們傾斜。
在銷售天秤上,業務人員只要掌握足夠的籌碼,就能讓客戶的注意力從成本與價格的比較,轉移到效益的增加與風險的規避。創造出藍海市場的賣方,以及感到物超所值的買方,自然結合為雙贏的局面。

(作者吳育宏是「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BDO)」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,經濟日報業務最前線專欄。)

【延伸閱讀1】同樣是困境,為什麼有人看到「抱怨的機會」,有人卻看到「成功的機會」?

【延伸閱讀2】找出三種恐懼來源,建立上台簡報的自信心

【延伸閱讀3】用生活經驗說一個好故事

吳育宏 @ Facebook(臉書粉絲專頁)

吳育宏 @ LinkedIn

 

大是文化《讓90%大客戶都點頭的B2B簡報聖經》吳育宏.jpg

 

arrow
arrow

    吳育宏的銷售智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